-
摘要:哈特通过“开放结构”概念说明了法律推理的一般特征,批判了形式主义理论。他认为,自然语言具有“开放结构”这一事实必然导致法律问题并不总是存在唯一正确答案。虽然,“开放结构”具有不同层次且各层次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的主张,以及德沃金意义上的法律原则和建构性诠释对哈特的主张给予了批判,但是,这两者都缺乏一种法律规则的内部视角,因此,无法从该视角反驳哈特的主张,从而导致法律规则层面的唯一正确答案依...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摘要:基于“形式小改,实质大修”的立法理念,《民法典》并未规定一元化动产担保物权,而是寄希望于“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统合动产与权利担保体系。“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未能填补一元化动产担保物权的空缺。动产担保的功能主义改造体现为其他动产担保物权参照适用动产抵押权的规则,无须借道“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定性。假借功能主义之名,“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结合开放的登记公示系统缓和了物权法定原则,承认了让与担...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摘要:道德的法律强制并非一个现代问题,早在亚里士多德的论述中便已提出借法律塑造公民德性,并在阿奎那的承继与修正后形成了道德立法的核心传统。詹姆斯·斯蒂芬首次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刚性的“法律道德主义”理论;德弗林勋爵在与哈特的论战中也不谋而合地提出一种柔性版本,成为后世道德的法律强制的基本范式。经由乔治的调和,法律道德主义在新自然法背景下重焕生机,在多元至善主义与尊重个人自治之间找寻到了平衡点。但各式...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摘要:波斯纳的法律实用主义理论以日常实用主义而非哲学实用主义为基础,它坚持向前看的、注重后果的观点,是一种态度而非教条,并且坚持实用主义道德怀疑论。法律实用主义归根结底是裁判理念,它关注的是在当下情形如何作出最佳的判决,其最为有力的工具是经济分析,并对跨学科工具持开放态度。它遭受了以德沃金为代表的批判和挑战,被认为是“反理论”的、存在工具主义缺陷的,并且波斯纳法律经济学的“财富最大化”基础和经...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摘要:通说以直接性关联限定结果加重犯,但其与客观归责理论的界限不清。在危险实现阶段,直接性关联未在危险并行实现的情形中否定结果加重犯,因此未提出较客观归责更严格的归属要求。但在危险创设阶段,直接性关联将“构成要件的规范保护目的”前移,将结果加重犯的危险限定为典型危险,表现出与客观归责一般原理的差别。直接性关联应成为结果加重犯的独有归责机制,以避免在并罚情形中不当认定结果加重犯,或否定结果加重犯...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摘要:在学术史上,胡适曾通过质疑法家著作的真实性和法家思想的独特性否定“法家”的存在。虽然这一观点受到了梁启超等人的批判,但该观点考虑到了“法家”边界的模糊性,指出了“法家”思想谱系的断裂性,颇有可取之处。在胡适立论的基础上回顾历史,“法家”声誉的破产与近代法治思想对“法家”的重构共同作用,导致“法家”名号脱离其产生时的语境,呈现泛滥的趋势。因此,我们应批判继承“法家质疑说”,在摒弃其疑古太过...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