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第二十届“学术新人”专栏
-
作者:陈姜韬,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数据法学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100088)。本文获中国政法大学第二十届“学术新人”论文大赛“学术新人”奖。摘要:损害理论是在法律适用过程中连接事实不利益与法律不利益的关键媒介。在“平台—数据—算法”商业模式快速发展的今天,个人信息损害理论应当被视为串联各法律部门的有效衔接点。受智能算法主导作用增强的影响,传统民事侵权损害理论在接入个人信息保护领域与适用司法模...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作者:梁玉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行政法学方向)2021级硕士研究生(100088)。本文获中国政法大学第二十届“学术新人”论文大赛“学术新人”奖。摘要:《行政处罚法》第12条第3款首次肯定了地方性法规对于行政处罚的补充设定权,这契合了地方治理的现实需要。为了防止地方性法规补充设定行政处罚权的泛化和滥用,需要建构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合法性判断标准。为此,首先在全国数目繁杂的地方立法文本中选取...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作者:王晶妍,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刑法学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100088)。本文获中国政法大学第二十届“学术新人”论文大赛“学术新人”奖。摘要:在历次刑法修正案的加持下,抽象危险犯在罪名体系中的数量陡然增加。在承认抽象危险犯有助于管控风险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教义学上的分类并提出不同的限制解释路径是平衡其与传统刑法基本原则的关键。抽象危险犯的下位类型均是优位理性判断的体现,因而解构并检验经验法则便...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刑事法论坛
-
作者:赵真,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法律(非法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030000)。摘要:已公开个人信息并未基于公开而丧失个人信息“可识别”特定自然人之根本属性,擅自处理已公开个人信息仍具有刑事违法风险,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当前对该行为刑事违法性的判断路径与认定标准尚未达成共识。为弥合分歧,需要从形式与实质两个维度予以重新审视:形式之维上,已公开个人信息应可识别或相关联特定自然人,且个人信息的...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作者:许洋瀚,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刑法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510320)。摘要:当今诸多罪名的增设体现了法益概念精神化的倾向。在历史脉络中,当法益被严格区别于行为客体而成为观念上的东西时,其实便具有了精神化的属性。不过,导致法益概念精神化加剧的更重要原因在于立法者未重视实在的、可把握的前实定法的法益概念,以至于对诸多罪名的保护对象仅从表面上看会留下抽象的、不可把握的印象,而解释者也无法捕捉其中被同...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民商经济法论坛
-
作者:王艳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430073)。摘要:迥异于《担保法》中连带共同保证之推定规则,《民法典》并未为共同保证人的内部追偿权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虽理论界存在肯定说与否定说之论争,然依据《民法典》相关司法解释,一般情形基于意思自治、自己责任、公平、效率原则及法律体系化的要求对共同保证人的内部追偿权予以否定。明确约定相互追偿或约定连带共同保证情形,依据意思自治...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作者:孙彦东,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经济法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助理研究员(100088)。本文系2020教育部哲社科重大攻关项目“数据法学内容和体系研究”(项目号:20JZD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摘要:由于外部规制难以充分回应股东压制难题,公司治理实践中的中小股东通过设定分红的时间、额度和其他条件等“分红预先安排”来防范大股东的事后压制。此种个性化安排作为理性自治的产物...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