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我国《侵权责任法》是一部充分彰显侵权法基本功能的法律,即损害的事后填补与事前预防二者有机统合,全面为遭受损害之人提供救济。总体上看,这两项基本功能在该法的立法目的和一般条款中均有所体现。具体而言,填补损害的功能在民事责任优先规则、多元救济体系等方面得到贯彻,预防损害的功能在预防性责任方式、过失相抵规则等方面得到贯彻。但是,在功能问题上,《侵权责任法》仍存在不足,典型的如立法目的中出现了备...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摘要:2012年4月,在甘肃发生的全国PE对赌条款无效第一案在PE行业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该案中争议的业绩承诺条款在一、二审中均被判决无效。这一结果或将体现司法机关对于对赌条款的态度,也引发了学界对于对赌条款的性质与效力的思考。截止至本文完成之时,此案已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结果尚不得而知。“对赌条款源于合同各方的意思自治,并且不违背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原则。认定本案中的对赌协议无效,恐讲违背PE的精神,...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摘要:现行《刑法》第260条规定的虐待罪条款在具体适用时存在着困境,致使其对不断涌现的“虐童”行为存在着无法进行合理评价与不能予以规制的不足。因此,“虐待儿童罪”的增设即成为当前刑事立法探讨的热点。但“虐待儿童罪”的增设并不可行。对“虐童”行为进行法律规制的关键在于体系化解决路径的建构,亦即在恪守入罪之必要性与适正性的前提下,从“前提法”与“刑事法”两个视角对“虐童”行为进行系统性的规制思考,而规...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关于交通肇事罪的司法解释出台后,在学界引起广泛争议,不仅涉及立法论、解释论的问题,也涉及到了共同犯罪理论。其中,共同过失犯罪理论值得肯定,实践中也不乏支持该理论的判例。交通肇事的主观罪过包括故意与过失两种,根据主观内容之不同,可将其划分为“故意+故意”、“故意+过失”、“过失+故意”、“过失+过失”四种类型。在对交通肇事共犯认定上,应该着重考察关系人与行为人的身份联系,因为...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摘要:刑事诉讼法视野中的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在诉讼职能上经历了一个由刑罚的执行者到罪行的追诉人再到诉讼的旁观者的在诉讼职能上逐步衰弱的过程。随着被害人学的兴起和世界各国加强对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我国刑事诉讼法也亦步亦趋,1996年刑事诉讼法赋予被害人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以加强对被害人的保护。但是从近十几年的实践来看,我国被害人的诉讼地位虽在法律文本上得到了提高,但在实务上依旧如故,被害人在诉讼过程中并...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摘要:我国检察机关在组织上及其侦查权行使中的行政化倾向,决定了检察机关内设司法鉴定机构“自侦自鉴”难以满足鉴定活动对“中立性”的根本要求。在实践中,检察机关侦查职能的实现对其内设鉴定机构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应逐步淡化其内设司法鉴定机构在侦查过程中的鉴定职能的行使。针对当前我国司法鉴定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应着手建立和完善检察机关对于司法鉴定的检察监督体制,将检察机关内设鉴定机构的主要职能逐步...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