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私有财产的正当性并非不证自明的。私有财产在极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被束缚在桎梏中。一切对私有财产的偏见皆源自对秩序动荡的担心,但仍可具化为三重面向,即反对私有财产的伦理、宗教、政治理由。从马基雅维里主义推演而出的近代职业伦理雏形否定了大而化之通行一切的道德标准,它表明至少对某些职业而言积累私有财富反倒是评断成功与否的标准。宗教改革后的新教徒奉行严格的现世禁欲主义,认为救赎的资格是事业上的成功。...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摘要:“指斥乘舆”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短暂地出现过,但类似罪名却始终伴随着皇权的存续而存在。“指斥乘舆”相较于妖言、诽谤罪,有其独特的功能指向,即以皇帝为中心的皇权统治。指斥乘舆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模糊性以及触犯对象的广泛性,并与严酷的刑罚相配套。指斥乘舆为历来政治斗争中官员之间互相诬告陷害,以及君主控制官僚体制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古代的官僚体制下,指斥乘舆并不是特例,还有许多律令规定了与之类似的罪...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摘要:分析《食品安全法》第148条第2款但书可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不一定“影响食品安全”,与是否误导消费者也无直接关系。《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纳入民事责任构成,由于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广泛,其适用可能出现正当性和均衡性问题。但书虽意图弥补该缺陷,但其使用的“误导”概念不明确,且使《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掺入“欺诈”惩罚性赔偿的判断。该惩罚性赔偿的规范意旨在于规制...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摘要:违约金酌减规则是为了解决违约金过高而产生的特殊规则,其实质是赋予法官对合同自由进行干预。判断违约金是否过高,应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履行情况、当事人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予以衡量。在此通过案例统计和分析,对司法实践中法院适用酌减规则如何具体衡量各个因素进行了归纳,并总结法院在衡量法定因素之外,裁量违约金是否酌减时考虑的其他因素。关键词:违约金酌减 酌...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摘要:对质活动在刑事诉讼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对质绝不仅仅是目前讨论较多的“对质权”,对质活动发生的原因有两种,即基于对质权这一权利产生的以及基于为查明案件事实而产生的,这体现了对质的两种价值。同时对质的直接作用也有两种,即质证和供证。鉴于我国当前司法实践中对质活动的严重缺失以及落实效果欠佳,学术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对质权”而忽略了其他部分的现状,因此有必要对对质重新进...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摘要:从德国Daschner案开始,关于酷刑的讨论一直争议不断。定时炸弹的困境更是将有关酷刑的讨论推到法律与道德的风口浪尖。支持酷刑的理论多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或者功利主义的角度为其辩护,尤其在犯罪嫌疑人实施危害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的情形下,出于营救目的的酷刑看似最为合理且正当。但是,现代刑事诉讼越来越强调对于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和对于人的尊重,这是法治国家不应贬损的价值。鉴于目前辩护酷刑正当化理论的缺陷...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摘要:从应然上看,人民调解是社会型解纷的制度化渠道之一,与传统调解制度不可割裂。乡村社区人民调解制度作为“东方经验”,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在步入社会转型期后,农村纠纷多发且趋向复杂化,农村空心化和熟人社会解体效应凸显,《人民调解法》并没有达到预想的实施效果,乡村人民调解制度面临诸多瓶颈。文章以实证案例为剖面切入,以赣南J乡为样本,基于调解的现状和困境,从法制化转型、调解经费保障、调解人培养、调...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摘要:刑事诉讼法理论在传统意义上对于刑讯的看法随着国际反恐形势的转变,产生了两极分化的态势。以人权保护和安全保障两种价值为核心的争论,随着恐怖主义的全球化蔓延而延伸到各国的法学、社会学、哲学、政治学等领域。刑讯作为反恐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不能因为其性质问题而被全盘否认,应试图通过对这一问题研究,逆向寻找一种正当化的途径,为刑讯在当代法律体系中寻得一席之地。在所有的途径中,司法令状是解决刑讯正当化...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摘要:面对风险社会中预防刑法的侵蚀自由之危险,以自由主义为基点的解释论充当着传统自由主义的“卫道者”角色,被害人教义学的理论根基即辅助性原则之内涵,应以自由主义为解释基点加以扩张,其“辅助性”不仅针对国家手段而言,也针对“自我保护可能性”而言。新家长主义意在推动个体自主性而非强制,取消被害人“免于自我保护权”是通过对消极自由的限制以实现积极自由。在积极自由层次上,赋予被害人自我保护权与取消被害...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