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用平台链接 > 学术刊物 > 过刊下载 > 2012年 > 第四期 > 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

  • “定时炸弹困境”突围——兼对紧急酷刑理论之批判

    摘要:定时炸弹困境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道德困境,同时也是个法律难题。紧急酷刑理论乃针对该困境而提出,其从司法真相、功利主义的道德角度及正当法律防卫、法律解释的法律角度论证了酷刑的正当性。然而,从一个目的与条件都已严格限定好的狭隘框架内看,以国家安全的名义施行的酷刑看似理性、正当,实质却是风险重重,危害不小。事实上,发展出更多可替代酷刑的、侵犯性更小的手段来维护国家安全并非没有可能。这些替代性措施的...
    第2-7页 [查看摘要][下载 ]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论“紧急炸弹”情形下的刑讯逼供

    摘要:不管是作为惩罚措施,还是作为刑事诉讼意义上的讯问手段,刑讯逼供这一行为,毋庸置疑是被绝对禁止的。然而,在刑讯可能发生的第三个层面,即作为信息获取手段这一层面上,“紧急炸弹”情形被假设出来,并引起了是否应当为了拯救更多人的生命而进行刑讯这一问题的讨论。赞同者主要从刑讯令状以及保护公共安全的实用功能来考虑。反对者对“定时炸弹”情形本身、刑讯的效果及其唯一性提出了质疑。这两种观点并非针对性的,...
    第8-17页 [查看摘要][下载 ]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试论营救式刑讯的正当性

    摘要:近几年来,营救式刑讯的正当性问题一直在被德国刑法和宪法学界广泛讨论。“911”事件以后,美国社会也围绕着能否对恐怖分子使用营救式刑讯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探讨。本文从功利主义和道德绝对主义两个角度对刑讯的正当性进行了分析。在功利主义伦理观下,随着犯罪嫌疑人的危害行为对公共安全的威胁程度的增大,营救式刑讯的正当性不断增强。在恐怖活动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危害行为对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第18-29页 [查看摘要][下载 ]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学术争鸣

  • 制度正义的两种传统及其融合——以哈耶克的知识论为进路

    摘要:建基于进化主义之上的制度正义观与建构主义制度正义观有何不同,以及制度正义传统中两个路径如何相互作用来共同影响现代社会,一直以来都是政治哲学领域中的重要问题。哈耶克在其著作中对理性模式的探讨和分类,构成了两种正义观传统的知识论基础。本文以此为解析的理论假设,并借助对罗尔斯正义理论与两种制度正义传统的探究,对中国当下社会之正义前景作一下展望,希冀对中国现代社会的进步有所助益。关键词:正义观 制...
    第30-37页 [查看摘要][下载 ]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少数民族婚姻习惯与《婚姻法》的冲突与协调——以哈萨克婚姻习惯法为例

    摘要: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调整婚姻法律关系仅有统一的《婚姻法》等法律,并不能完全适应不同地区或者不同民族的现实需要。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的婚姻习惯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解决纠纷方式上,都与现行《婚姻法》之间存在诸多冲突。文章从司法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与最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婚姻习惯等相关内容入手,对哈萨克传统婚姻习惯法与现行《婚姻法》之间进行细致的比较,试图为如何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与冲...
    第38-47页 [查看摘要][下载 ]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中华民国后期的预算审议制度研究

    摘要:近代预算制度诞生于晚清,发展在中华民国前期。中华民国后期的宪法对此加以确认,规定了立法院行使预算审议权。中华民国后期的三部《预算法》采纳了学界的通说,对预算审议的范围、限制、时限、方式和过程都加以了细致的规定,对预算救济更是取长补短,综合了学者的观点,设计了极具特色的假预算制度。但是实践之中,除了1948年夏行宪立法院根据宪法法律行使了实质上的预算审议权外,其他时候对经过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或国...
    第48-57页 [查看摘要][下载 ]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我国现代行政法理论基础讨论的前置性论题——基于国内现有研究的文献梳理

    摘要:从国内有关行政法理论基础的讨论中,可以剥离出三大前置性论题:“行政法”的具体指涉及其前缀、“理论基础”的涵义范畴及其判定标准、研究行政法理论基础的必要性。基于国内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学界在前两个前置性论题上尚存在较大争议。从现有研究中可以发现以下特点,即多数学者笔下的“行政法”指涉的是作为部门法实践的“行政法”,“行政法的理论基础”与“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可以等同,并且“行政法”的前缀应...
    第58-67页 [查看摘要][下载 ]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股权善意取得制度刍议

    摘要:股权被无权转让时能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一直是困扰着司法实务工作者的难题。股权是股东对公司剩余财产享有的权益,在性质上是他物权,根据物权公示原则,股权理应采用公示要件主义的效力模式。而相对于工商登记来说,以股东名册作为股权变动的公示文件,更加符合股权的逻辑要求。通过考察日耳曼法的“以手护手”原则,可知善意取得制度的存在依据是法律对于物权人违反物权公示制度下物权人义务的一种“惩罚”,即为了维...
    第68-78页 [查看摘要][下载 ]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国资法实施观察:国资管理的体制框架与运营机制分析

    摘要:国有资产法的出台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里程碑,也是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和起点。国资法制定了国资管理的基本框架,但由于理论设计方面的欠缺和制度方面的空白,当前国资管理仍然普遍存在越位和缺位的现象。尝试检讨国资实践与立法的抵牾,规范国资管理和运营的行为,并提出从国有企业内部分权和市场约束两方面推动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关键词:国有资产法 国资管理 公司治
    第79-91页 [查看摘要][下载 ]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论建设合理的量刑衡平程序——兼评《刑法》第63条第2款的修改

    摘要:由于我国现行《刑法》第63条第2款对“不具备法定情节但客观上需要减轻处罚”的决定权主体身份设置过高,对相应的程序设置亦不够重视,加上客观上需要通过该程序减轻处理的案件为数众多,因此,多年来在实践中造成了不少的问题,不符合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应当对现行的报请核准程序进行修改,建设更为合理的量刑衡平程序,即复核权主体与提出复核权的主体二元化的报请核准程序;将核准权下放到省级人民法院,并在...
    第92-97页 [查看摘要][下载 ]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海盗赎金作为施救费用求偿的可行性研究

    摘要:海盗赎金的理赔途径为何,关于此一问题,众说纷纭。藉助传统的共同海损或者海难救助费用分担制度来填补海盗赎金所造成的损失的方法,各有缺陷与弊端;尤其是在某些特定情形下的海盗赎金,无法透过共同海损和救助费用机制求偿。因此,似可经由施救费用的途径,解决海盗赎金的理赔问题。施救费用理论,立基于海上保险法的最大诚信原则、以及受害方所负有的施救义务与减损义务;而一定情形下施救费用的构成要件,与海盗赎金...
    第98-111页 [查看摘要][下载 ]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域外视野

  • 英法两国行政审判比较研究——兼论对我国行政审判的启示

    摘要:通过在行政审判组织构架及其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考察英、法两国的行政审判制度可以发现,两国行政审判制度的共性在于系统的行政审判理论、法治原则、审判机构的中立性、承认行政的专业性四方面。这些规律性特征对我国制度与实践的启示是:行政审判应秉持法治原则,对行政活动进行法律上的审查;坚持行政审判的中立性,保障裁判的公正;同时注重行政的专业性。中国行政审判体系进一步发展的一个可能的路径是:加强人大在行政...
    第112-119页 [查看摘要][下载 ]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征信中个人信用权保护比较研究——以美国和欧盟为例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征信体系的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在加快推动征信业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护消费者在征信中的合法权利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因而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我国的征信立法比较落后,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征信法律,相比之下,美国和欧盟的征信立法却相对完善,在保护消费者权利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首先,文章阐述了征信中个人信用权的概念、特征、内容以及信用权保护的例外;然后,此基础上...
    第120-129页 [查看摘要][下载 ]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经典品读

  • 博登海默之综合法学:封闭与开放

    摘要:本文尝试利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哈耶克的内部规则理论、吉尔兹的地方性知识的法律理论和沃勒斯坦的相关社会科学理论等理论对博登海默的综合法学进行初步的分析性批判,并得出结论:综合法学具有方法上的开放性,但是混淆了法律与立法,并且具有地域上的封闭性。关键词:综合法学 场域 内部规则 整体论 地方性知
    第130-138页 [查看摘要][下载 ]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优秀硕士论文选载

  • 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中的利益平衡(上)

    摘要:就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而言,法律应在慎重考虑各方利益的基础上进行权利分配,设置兼具逻辑合理性和价值说服力的构成要件,最终实现利益平衡——此应为立法论上的目的,亦为解释论指明了方向。《物权法》建立了以第106条为核心的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其法理基础是登记公信力,社会基础是交易安全与效率,可谓根基稳固。然而,善意取得制度对第三人的优先保护不应是无限制的,法律对真实权利人的利益也应予以适当的关注,因...
    第139-158页 [查看摘要][下载 ]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邮编:100088传真:010-58908060            Email:yyzhk@cupl.edu.cn

Copyright©2021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