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早期教育对于促进0-3岁婴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可为其以后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奠定基础。当前,我国早期教育行业已得到迅猛发展,但因缺乏专门的法律规范进行规制,早期教育机构跑路现象频繁发生、师资力量薄弱、准入门槛过低等弊端一直制约着早期教育行业健康发展。由于早期教育具有公益性,关系着一个民族的未来,而行政法是一门专门维护公共利益的公法。通过行政法的规制,有利于引导早期教育行业向健康方向发展...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摘要:《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25条和第27条规定了股权善意取得制度。股权变动采意思主义,股权转让合同生效,股权变动即在转让人与受让人之间生效。股权的善意取得类推适用不动产善意取得的规定,但在构成要件上存在细微的差别。股权善意取得的具体情形需要具体分析:"名义股东"是公司真正股东,其处分股权不适用善意取得的规定 在"一股二卖"的情形要分内部转让与外部转让,在内部转让中,在...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摘要:犯罪现象作为刑事法律的研究对象,由于其因时因地的不稳定性而处于不断变迁之中。犯罪现象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传统到现代的过程,并以各种难以预计的复杂形式加以掩饰,使得其本身的研究成为一大难题。与此同时,犯罪现象的变迁也给我国刑法带来了诸多挑战,典型体现为对犯罪圈大小与刑罚轻重的影响。因此,根据犯罪现象的变迁审慎地作出犯罪化吸纳和恰当的非犯罪化排除,并辅以轻重相宜的刑罚调整策略,逐步实现刑法对犯...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摘要:对教唆、帮助自杀行为可以从刑法教义学和刑事政策的双重维度进行考察。从刑法教义学的维度上看,教唆、帮助自杀行为既不能认定为故意杀人罪的正犯行为,也不能认定为故意杀人罪的共犯行为,而我国刑法又并未将教唆、帮助自杀行为规定为独立的犯罪,因此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对于教唆、帮助自杀行为只能认定为无罪。但从刑事政策的维度上看,由于自杀行为具有违法性,教唆、帮助自杀行为也属于违法行为,并且其法益侵犯性达...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摘要:囿于言语有限的表现力、单一的法律规范和含糊的司法解释,非法证据的界定成为刑事司法实践中的难题。首先,在法律规范层面,我们应当明确非法证据排除的基点,将非法证据的排除限定在证据能力层面,并完善证据取得的程序规范,设定程度不同的法律后果。其次,在司法判定层面,我们可以借鉴台湾地区的三段审查基准说,为裁量排除情形下的非法证据界定提供系统和规范的方法。从而构建起类似于台湾地区的一整套证据禁止规范...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摘要:作为领土取得的权利根据,也是国际法院用以解决领土边界争端所常依赖的原则,有效占领原则对在合法权利不明时如何处理领土争端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何种行为构成有效占领,一般认为应针对具体事实进行判断。国际法院在东格陵兰案中的有关表述被认为是有效占领原则适用的条件的权威表述,即有效占领必须满足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在绝大多数情形下,象征性兼并仅构成国家有效持续行使国家权力的证据,但在特定情形下,如对不...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摘要:儿童权利是国际人权法的重要保护内容之一,自我国加入《儿童权利公约》以来,我国对《儿童权利公约》的立法原则和具体权利内容在立法、行政和司法层面都采取了积极措施进行落实,儿童基本权利的保护作为我国人权事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然而,由于受到传统封建家长制思想、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以及具体执行法律政策中遇到的问题的种种限制,我国对儿童权利的保障程度与公约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摘要:对于国家合理性的证成,洛克与黑格尔分别运用社会契约论与精神哲学予以阐释,其观点之差异主要体现三个方面:第一,国家究竟是工具还是目的,其实质是个人权利与公共自由之对立 第二,国家与社会谁为根源,这涉及两个概念的疏离程度及指向性 第三,国家形式的不同,关键在于政府应该是权力分立还是有机统一。至于二者孰优孰劣,则需要从各自论证逻辑以及其现实意义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在中国的脉络下,我们应该坚持以马克...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