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用平台链接 > 学术刊物 > 过刊下载 > 2009年 > 第四期 > 特稿

特稿

论文

  • 理性、前见与公正——法哲学的第三条道路

    摘要:法律实证主义是十九世纪末以来在法学领域占有主导地位的法学。这一法学产生于启蒙运动所带来的主体性哲学和理性主义哲学的大背景之下。在一元化的真理标准之下,理性主义的真理标准是知识的确定性,客观性和普遍性。与理性认识不同的其他因素,诸如情感、价值判断等"前见"都被视为偏见而被排除在认识领域之外。法律实证主义秉持相同的标准,在法学领域追求法秩序的确定性和客观性,法律实证主义者不仅在理念上而且在整个法律制...
    张小丹 第13-28页 [查看摘要][下载 ]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政府信息公开与基层治理转型——以法规文本和基层实践为基础

    摘要:《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中国迈向信息自由的重要制度举措,其根本点在于将传统封闭、保守的行政改造为"公开性"和"民主化"的行政。它具备制度的理想性,也因此与中国基层政府现实的行政文化与行政过程之间产生了重要的紧张。官民关系的不平等和基层行政任务的复杂化都造成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基层的"折扣"现象。但作为中国政治改革的一部分,通过制度先行带动实践演进,从而推动文化转型,其"行政民主化"的理想仍然具有可期...
    田飞龙 第29-38页 [查看摘要][下载 ]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比较法视野下违法性本质辨析

    摘要:在德日刑法理论中,违法性是犯罪论体系的第二个成立要件。因此,对于违法性相关原理的探讨不能脱离刑法和犯罪论体系这一特定语境。德日刑法理论倡导法秩序一体化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在德日递进式犯罪构成体系之内,客观的违法说、法益侵害说和结果无价值的观点值得提倡。在罪刑法定原则确立的刑法语境下,形式违法性与实质违法性是一体的,具有内在的同一性。我国刑法语境中的"违法性"与德日国家不同,从比较的角度对中外语境...
    关振海 第39-45页 [查看摘要][下载 ]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我国刑法解释与刑法目的的实现

    摘要:目的是法的创造者,刑法的目的应当是刑法实施、刑法适用和刑法解释的基准和目标。随着中国社会进入关键的重组和转型期,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趋势。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犯罪特征,弥补刑法的滞后性、僵硬性,大量涉及方方面面的刑法解释成为了我国目前刑事司法实践中的一大特点。刑法解释一方面解决了一些现实问题、填补了一些法律空白,但另一方面,也在罪刑法定的法律(人权)原则和实现有效犯罪化的社...
    陈琦 第46-53页 [查看摘要][下载 ]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抵押物转让模式比较:利益平衡与制度选择

    摘要:抵押物转让制度作为物权法体系中抵押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涉及抵押人、抵押权人以及抵押物受让人等利益主体,而且这些主体之间的权利主张往往存在冲突,如抵押人对抵押物的处分权与抵押权人的担保权之间的冲突、抵押权人所享有的抵押权追及效力与抵押物受让人的所有权之间的冲突等。基于抵押物转让的这些冲突,本文以利益平衡与制度选择为导向,首先对大陆法系国家的抵押物转让模式进行比较,继而对抵押物转让模式的我国...
    郑谷晨 第54-61页 [查看摘要][下载 ]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评论

  • 佩迪特“无支配”自由观的演变及其共和主义国家观的挑战

    ​原文请见链
    何涛 第62-70页 [查看摘要][下载 ]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中国传统乡村社会中乡绅的历史地位探悉

    摘要:乡绅阶层作为分析传统中国社会的关键词之一,对于认识传统乡土社会的运作非常重要。尽管其在传统乡村中发挥了一定的功能,但是这种作用是有限的,也是受限的,它并未承担起所谓领导"乡村自治"的角色,也不可能成为代表"社会"的力量与中央权力相抗衡。关键词 乡绅 功用 地
    王玉山 第71-75页 [查看摘要][下载 ]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论作为裁判规范的法律原则——三十年的评述与展开

    摘要: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价值逐步获得学界的重视和认同。现有的理论对法律原则及其存在形态进行了广泛研究;同时,对法律原则司法适用的条件、方法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法律原则的研究缺乏制度创新,在司法操作层面面临难题,中国性问题的研究也不够充分。因而,从中国的司法语境对法律原则的适用进行解读是重要的;对法律原则的适用要寻求制度论证,对价值衡量进行体系化努力也是必须的。关键词 裁判规范 法律原则 评述 展
    娄海冬 第76-84页 [查看摘要][下载 ]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德富林道德强制理论评析

    摘要:德富林的道德强制理论在英国关于同性恋等问题的立法争议背景下应运而生,是对沃尔芬登委员会报告的批评。德富林的学说可以分为"崩溃理论"和"保守命题"两方面的内容,分别招致哈特和德沃金等学者的强烈批判。作为法律道德主义下的一种模式,道德强制理论极富启发性并对理论与实务都有较大影响,一方面以"崩溃理论"从根源上解释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另一方面以"保守命题"回答了对于道德信念如何具体地对法律产生影响。关键词 德...
    马腾 第85-92页 [查看摘要][下载 ]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21世纪初第2001~2008年页宋代法律史研究趋向述评

    摘要:进入新世纪,我国宋史、法史学界对宋代法律史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学界对宋代法制予以新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更趋灵活多样,关注的侧重点亦发生了转变。例如,近年来,宋代民法研究获得空前发展;从社会学角度对宋代法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唐宋变革"为背景来透视宋代法律嬗变的内在特质等。这些方面的探讨,拓宽了宋代法律史研究的视域,提高了研究的水平。关键词 宋代 法律史 研究趋
    田志光 第93-99页 [查看摘要][下载 ]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婚内强奸犯罪化之思考

    摘要:婚内强奸是刑法学术界及司法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婚内强奸及其犯罪化存在有没有、能不能和应不应这三个层次的问题,只有严格地将其区分并抓住每个层面问题之关键,才能使得问题的探讨变得清晰而深入。婚内强奸现象在实然层面是客观存在的,但按照现行刑法的规定不能认定为强奸罪,而且在现阶段也没有必要通过正式的立法修改使之犯罪化。关键词 婚内强奸 犯罪化 司法论 立法
    朱新林 第100-108页 [查看摘要][下载 ]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论夫妻间刑法作为义务

    摘要:夫妻间的救助义务首先是一种道德义务,它究竟能否成为并且如何成为刑法上的救助义务,我国理论界存在诸多观点。这些观点,或从民法角度或从道德等角度来进行论证,存在种种缺陷。其实,该救助义务乃刑法之独立作为义务,可以从实质作为义务与形式作为义务两个层面来证成夫妻救助义务向作为义务的合法"转质",从而实现我国夫妻作为义务理论的重构。关键词 不纯正不作为 救助义务 作为义
    韩新远 第109-115页 [查看摘要][下载 ]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浅析二维视觉下的三鹿集团案件的主观罪过认定

    摘要:三鹿集团案件催生了中国食品安全的立法热潮,意义重大。对食品安全中主观罪过认定的争论由来已久,并引发了笔者在刑法学和犯罪心理学研究对象上的差异和应用缺陷上的反思。笔者试图扩大犯罪心理学和刑法学在主观罪过上的交集,结合犯罪心理学的理论弥补刑法学在分析三鹿案件高管主观认定上的不足,解析主观罪过是疏忽大意过失还是故意的诉争症结,并进而通过对现行刑法前沿主观罪过理论的归述,肯定现行刑法理论的有益探索,展望...
    陆雯婷 第116-120页 [查看摘要][下载 ]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形式的法律解读

    摘要:本文对我国现有产学研合作组织形式的法律基础进行了分析,认为产学研合作主要分为契约型和实体型两大类。国家目前大力推动建立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属于契约型产学研合作。鉴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实现形式过于单一,本文以企业集团、公司法人制度为例,建议一方面对契约型模式进行改进,另一方面将实体型模式引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关键词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产学研...
    周静 第121-126页 [查看摘要][下载 ]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 证券监管和解理论与制度研究——我国证券监管路径新选择

    摘要:证券监管和解制度是应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对高效、快捷的违法违规行为处理机制的强烈要求而生的。其实质是行政和解在证券监管领域的运用,表现为一种非强制、非对抗、贯穿契约自由精神的行政纠纷解决模式。证券监管和解制度在美国、我国台湾及香港等地区被广泛运用,并设置了诸多精巧机制,健全了这些地区的证券执法体系。我国的证券市场正处于稳步发展时期,日益增多的证券市场违规操作行为对现行低效率证券执法体制形成巨大...
    任莉 第127-134页 [查看摘要][下载 ]
    [下载次数: ] |[阅读次数: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邮编:100088传真:010-58908060            Email:yyzhk@cupl.edu.cn

Copyright©2021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