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推进教育数字化” 战略部署,积极推动以人工智能技术为驱动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2025年1月9日,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邀请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邓方教授,带来了一场以 “人工智能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主题的专题大学习。我校研究生教育战线的全体人员参加,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于飞教授主持本次大学习。

讲座开篇,邓方教授深入剖析了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态势。他指出,以 ChatGPT 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工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学习方式。这些智能工具不仅展现出强大的语言处理能力,能够生成高质量的文本内容,还具备智能分析、辅助决策等多样化功能,已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邓方教授特别强调了以 ChatGPT 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工具给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一方面,这些工具为研究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助力知识拓展与深化;还能模拟复杂的科研场景,帮助学生提前积累实践经验,激发创新思维。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引发一些诸如学术诚信、过度依赖等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这些工具,化挑战为机遇,成为当下研究生教育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
随后,邓方教授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系统深入地阐述了 “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企融通” 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思路与具体举措。思政教育是人才培育的精神灯塔,北京理工大学巧借 AI 之力,为思政教育注入新活力。利用 AI 强大的信息抓取与内容生成能力,挖掘海量贴合时代、贴近学生的思政素材,把主流意识形态融入趣味盎然的案例、生动鲜活的解读之中,让思政课堂 “活” 起来,助力高校在舆论多元的数字时代,牢牢握紧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精准评估学生需求是教学提质增效的关键。AI 变身 “贴心助教”,凭借对学生学习数据的深度分析 —— 从课程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到线上学习时长与频次,全方位洞察学生的知识短板与发展诉求,辅助教师量身定制教学计划,为教学质量兜底,为人才培养 “私人订制” 保驾护航。同时,AI 还化身学校管理的 “智慧参谋”。海量数据汇聚,经 AI 算法处理,转化为直观可视化的决策建议,从学科资源分配、招生规模调控,到科研项目布局,为学校管理层提供科学、前瞻的决策依据,让校园治理更具条理与效能。
在校企协同方面,北理工积极牵手科技企业,共建人才孵化 “梦工厂”。借助企业一线项目资源、实操场景,搭配高校理论高地,学生穿梭其间,实操技能与学术底蕴双线提升,为产业界输送一批批上手快、潜力足的复合型研究生新军。综合时间维度、空间维度、系统维度、资源维度四个方面。邓方教授在讲座中提出的构建交叉学科育人、人工智能赋能的培养新范式,为我校乃至全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范例。在讲座的问答环节,研究生院的教师们向邓方教授提出问题并获得了详细生动的解答。
最后,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于飞对邓方教授的精彩授课表示感谢,于院长指出:此次会议立意深刻、站位高远、为法大研究生院的教职工们奉献了一场丰富的人工智能盛宴。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将以此次讲座为重要指引,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加速推动人工智能与研究生教育的深度融合。在学习人工智能的同时,也需要高度重视学术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坚守学术道德底线,确保研究生教育的学术品质。相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中国政法大学这片充满学术底蕴与创新活力的土壤上,人工智能必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我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为国家法治建设培养出更多卓越人才,书写新时代法学教育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