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费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虽已确立,但现行法中确定其适用范围的双重标准却使其在实践中的运用备受阻塞。我国消费公益诉讼应当确立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为核心要件的适用标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晰“社会公共利益”的识别标准。以消费者“人数”的多寡为要素来识别“社会公共利益”易导致适用范围过宽且缺乏理论上的自洽性,以消费者“是否特定”为要素确定的“不特定多数人”标准来识别“社会公共利益”则不当限缩了其适用范围。事实上,“不特定少数消费者”和“特定多数消费者”的利益在法理、现实需求和法经济学视域下具有被消费公益诉讼保护的合理性及可能性。我国应就消费公益诉讼的适用范围进行适度的扩张解释,于有效保护“不特定多数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在具体案件中将符合条件的侵犯“不特定少数消费者”和“特定多数消费者”利益的案件纳入消费公益诉讼的适用范围。
关键词:消费公益诉讼 社会公共利益 不特定多数 特定多数 不特定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