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9日晚上,中国政法大学第二十一期博士后学术沙龙“全球视野下的国际法研究热点与方法”在腾讯会议举行。本次沙龙由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孙舒主持,施元红、申晨、鄢雨虹、汪阳分别做主题报告,多位博士后参加了本次沙龙。
施元红博士后围绕“全球统一数据流动规制体系构建与中国方案研究”做主题发言。施老师认为,在数字时代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中,跨境数据流动已成为重要的时代特征,这也使数据跨境流动成为当前数字贸易和数字经济领域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然而,国际社会对于跨境数据流动的规制存在众多分歧,如何构建全球统一的数据流动规制体系备受世界各国关注。就我国而言,我国应立足数字贸易新发展理念和网络强国长期利益,深入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在跨境数据流动规制方面的最新进展趋势和存在问题,进而提出我国关于跨境数据流动的观点、立场、方法和对策。
鄢雨虹博士后做了主题为“国际经贸协定中的源代码规则”的发言。她指出,与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等近年来非常热门的研究问题相比,源代码规则是一个相对小众的研究领域。但近几年不断发生的大型科技公司、中外政府围绕源代码和算法控制权展开的一些合作和博弈表明研究源代码规则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特别是对我国明确自己的源代码和算法规制立场、更积极地参与数字贸易谈判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此,鄢博士从入约背景、规则亮点和中国因应三方面对国际经贸协定中的源代码规则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申晨博士后就“数字经济背景下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制度的最新进展”做主题发言。申晨博士后就数字经济背景下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制度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梳理和解读,提出金融科技作为数字经济中最具代表性的新兴业态之一,正深刻影响全球经济格局的变革,引起了各国金融监管机构以及国际金融监管组织的高度关注。尽管监管者们相继出台了多项针对性的监管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度,但是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现有监管制度和手段仍然难以全面覆盖金融科技各业态,因此需要引入原则监管。当前,以原则为基础的金融科技国际合作制度正在构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合作组织是“全球金融创新网络”。该组织具有较为透明和代表性的组织架构,组织章程相对完备,有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一些缺陷。未来中国构建“一带一路”金融监管合作制度可借鉴相关经验。
汪阳博士后从期刊审稿角度对国际法学论文写作进行了分享。汪老师结合审稿经验依次介绍了审稿流程、不同期刊审稿特点、审稿人前期的准备与三种审稿心态。根据国际法学论文的特征,将论文拆解为“骨”“肉”“灵”三个部分逐一进行分析,从要素、维度、范围三个层次对“问题点”与“问题域”予以区分。提出应当正确区分“表征”“现象”“信息”与“规律”,谨防将“国际法学”写成“国际政治”。从国际法学的领域特征出发,围绕理论基础、创新性、范围、价值观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国际法学论文写作的具体问题。
主题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就国际法研究热点和方法展开交流,探讨国际法学研究中的新问题、新方法、新思路、新境界,本次博士后学术沙龙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