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8日晚7点,博士后学术沙龙的第十八期“双向审视:‘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的实体与程序之维”于腾讯会议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徐永伟博士后与诉讼法学研究院路旸博士后分别从实体与程序角度对“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作主题报告。出席活动的博士后有王楚晴、赵晶晶、孙舒,还有刑事司法学院刑法所讲师詹奇玮,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所讲师刘译矾。
徐永伟以“‘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的实体之维”为主题,讨论实体法维度内对“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的贯彻与落实。首先,他在刑法的轻罪立法这一背景下阐释了“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的价值与功能,并上升到刑事一体化的理念下进一步解读了刑事实体法与刑事程序法在社会治理中的协同适用。其次,着眼于“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的实体法践履,分别从犯罪论、刑罚论两个层面上予以回应。在犯罪论层面中,提出应当重视责任刑、预防刑理论对于“慎诉”的实质审查、“社会危害性”理论对于“少捕”和“慎押”的实质审查;在刑罚论层面,认为应当凸显“刑事处遇的个别化”原则的指导意义,并同步推进前科消灭制度的扩展、深化。最后,他根据检察机关贯彻“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典型案例(第一批)中的“姜某故意伤害案”具体分析了如何联系刑事诉讼法中的“不起诉”制度与刑法中的出罪机制,共同在个案中推进全面一体的“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改革。
路旸以“‘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的程序之维”为主题,讨论了“少捕慎诉慎”刑事司法政策如何在司法过程中规范适用。首先,他提出“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的提出,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一是我国刑事犯罪结构呈现轻罪化趋势,认罪案件在总案件中的占比较高。二是逮捕率过高带来了一系列个人层面的附随后果。其次,他提到了在该政策解释适用中,应当遵循合宪性原则,不能侵害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的基本权利,同时还要依据法治原则、个别化原则以及公共利益原则进行适用。这一政策还是我国借鉴国际通行的刑事司法准则的体现。“少捕”的政策在上世纪50年代即由毛主席提出,但是当时该政策的改革理念是减少冤假错案,防止无辜者蒙冤。2020年开始的“少捕慎押”改革则更多受到了国际上通行的刑事司法准则的影响,限制人身自由应当遵循正当程序是准则之一,最后,他提出了改革我国逮捕与羁押制度的基本方案,制度改革包括调整检察机关监督考核机制、发展非羁押替代措施和促进逮捕听证实质化等。技术改革如推动电子监控分级分类使用,实现风险量化评估的算法化与制度化等。其中,风险量化评估将是未来逮捕与羁押制度改革的重心所在。
主题报告结束后,刑事司法学院刑法所讲师詹奇玮,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所讲师刘译矾两位老师对于报告进行了评议。随后,两位主讲博士后、在场的其他老师和同学又针对“少捕慎诉慎押”这一话题进行了观点阐发和讨论,并形成共识,2020年我国“少捕慎诉慎押”刑事政策的提出,回应了人民对于自身基本权利的关切,是改变长期以来刑事诉讼过度依赖羁押的司法惯性,推进刑事司法发展的重要举措。最后至此,本次博士后沙龙在大家热烈的讨论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