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劳动育人理念,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5月20日,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处与中康联公益基金会“劳动育人”导师聘任暨实践基地共建座谈会在我校学院路校区B209会议室举行。中康联公益基金会荣誉副理事长李素丽,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李秀云教授,中康联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芦冰,学生处处长黄瑞宇及我校研究生代表出席本次座谈活动。活动由我校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张永然主持。
首先,李秀云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她谈到,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法大自1952年建校以来,艰苦奋斗、热爱劳动更是法大师生的精神底色,是法大精神的重要内涵。在新世纪,学校始终不忘艰苦奋斗的底色,扎实在学生中开展劳动育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她表示,法大和中康联公益基金会开展共建活动,是落实新时代“劳动育人”精神的新举措,双方资源共享与合作,对学校人才培养和志愿公益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她谈及,李素丽理事长身上展现了中国广大劳动者的优良品质以及党和国家对于劳动者的关爱,聘任李素丽为劳动育人导师,能够鼓舞法大师生,能够带领同学们长见识、学本领,牢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成为一名为祖国法治事业努力工作的劳动者。她希望,在劳动育人实践基地共建的契机下,同学们能够主动向先进模范学习,汲取精神力量,树牢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正确劳动观;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主动投身于校园建设和社会服务中来,在劳动中得到锻炼,获得提升,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随后,芦冰简要介绍了中康联公益基金会的基本情况和与法大的合作情况。中康联公益基金会自创立以来便致力于扶贫、助医、助学、救灾等非营利性事业的发展,曾于2019年赴东乡县设立“爱心助东乡,感彼云外鸽”项目,修建龙泉镇何旺村小学教学楼及附属设施等。基金会前期已经和法大开展相关工作,与研究生工作办公室联合开展“学雷锋日”读书会活动,得到了同学的积极响应。芦冰希望基金会能够在共建活动中与法大有更深入的合作。
李素丽表示,这是她第二次来到中国政法大学,对法大倍感亲切。李素丽简要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她从1981年正式做售票员起,18年坚守在车厢岗位中,社会各界对她工作的支持和热爱,让她记忆犹新。她回忆在车厢的经历,每天都会有令人感动至深的故事,这是她的“初心”。为了响应社会各界对公交服务的支持,李素丽与同事成立了“李素丽热线”,在客户服务管理的岗位上又坚持了18年。退休之后,李素丽来到了北京中康联公益基金会,继续做公益慈善。李素丽认为,在学雷锋志愿服务的路上,她感受到了很多的快乐,所付出的那些与受助者的微笑和淳朴的爱相比微不足道。
李素丽认为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在于,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群众的力量是无限的,志愿服务者在志愿工作中能够传递爱、传递精神、传递文明,这些传递是一股社会暖流,相互感染着每一个人。她呼吁同学们积极加入志愿团队中,将志愿服务精神传递到千家万户。
与会的研究生代表们结合自己的经历,发表自己的感悟。民商经济法学院孙绍刚同学在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勤工助学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到校园劳动服务中,他在参与的研究生骨干志愿先锋岗活动中,切身感受到后勤工作人员起早贪黑的工作常态和“以校为家”的责任感。民商经济法学院庞玥坤同学体验了校园绿化和治安巡逻两个岗位,她感悟到看似平凡的工作岗位,要始终保持兢兢业业的工作本色,需要很大的辛苦、耐心和耐力。法律硕士学院吕张韬同学在疫情期间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指导和学生公寓值班工作,他认为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要以身作则、辐射周边。国际儒学院2018级的郑昌怀在研究生教学服务中心和档案工作室工作,他认为工作的每个时刻都应该贯穿认真的态度,坚守严谨的工作作风;要恪守职业道德,用高昂的斗志和十分的热情来面对日复一日的平凡岗位。
座谈会中,李秀云为李素丽颁发聘书,聘任其为“劳动育人”实践导师。黄瑞宇与芦冰分别代表我校与中康联公益基金会签订“劳动育人”实践基地共建意向书。李素丽和李秀云为“法大研究生公益实践树人学堂”揭牌。
后期,学校还将和中康联公益基金会深入合作,开展“劳动育人”系列活动,引导和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公益服务,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