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院概况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院概况 > 研院动态 > 正文

法大研究生美育讲堂成功举办

日期:2020-10-13    浏览:

2020年10月的10日、11日,为了丰富中秋国庆期间同学们的校园生活,提升感受“美”的素养,学校学生处、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成功举办了法大研究生美育讲堂。

第一场讲座—人文之美:古都京韵-皇城与园林文化于10号在学院路校区科研楼B209举行,主讲人为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崔蕴华教授,本校40余名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崔蕴华教授兼任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俗文学学会理事,曾任台湾大学访问教授、德国维尔茨堡大学访问学者、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访问学者,入选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学者。她在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文章六十余篇,出版专著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教育部哲社项目多项。

讲座开始,崔蕴华教授首先从皇城的文化渊源讲起,介绍了“明堂”、“辟雍”等词的含义与特点,引出对于800年皇城文化的展开讲述。通过对各个朝代都城建设的不同特点介绍,总结了皇城文化的两大特点:法礼秩序与天人合一、“执中”与“南面而治”。崔教授还特别标注出,我们的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就坐落在元大都的肃清门原址处。在与同学们分享皇城的一些规划与理念后,崔教授进一步展示了她对于北京的几处著名皇家园林的详细描述,通过地图、照片、诗句等多种方式描绘了不同园林在它的山水规划背后体现出怎样的一种文化精神。如圆明园的万方安和、廓然大公、澡身浴德等景点彰显了“禹贡九州与天下意涵”的文化内涵、清逸园万寿山与昆明湖的改造前后对比展示出“叠山理水大格局”的文学观念等。

“三年不见伊,便自信能把伊忘了。今天蓦地相逢,这久冷的心又发狂了。我终夜不成眠,萦想着伊的愁,病,衰老。刚闭上一双倦眼,又只见伊庄严曼妙。”崔教授以一首刘半农的《痛爱北平》作为讲座的收尾。在她看来,文人笔下,我们的北京城有着衰老和病,也有着曼妙身影,然经过了新时代的建设,今日的北京越来越体现出世界都城的一种姿态。“北京城有它的文化底蕴,而我们每一个住在肃清门旁边的法大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文化与行动来构建出你自己的北京,当你构建的时候,其实也是文化北京重新形成的时候。”会议随着期待邀请崔蕴华教授带领同学们亲身去往园林参观的美好畅想结束,同学们报以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讲座圆满举办。

2020年10月11日,法大研究生美育讲堂中秋国庆特辑的第二场讲座—科技之美:科技的魅力在学院路校区科研楼学术讲堂举行,主讲人为中国科协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张宇识老师。

张宇识老师为科学脱口秀创始人,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参加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湖南卫视、北京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十余档节目进行科学传播。其创新科普也多次被《人民日报》、《科技日报》以及新华社等报道,中央电视台拍摄其人物专题纪录片在CCTV4播出。科普中国—华为“数据基础建设”科普创作大赛执行主席,“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项目顾问。东方卫视《相声有新人》全国20强;共青团中央“五四百年·网络青晚”唯一语言类科学节目表演者,共青团中央《中国制造日》直播节目主持人,中国教育电视台《健康公开课》嘉宾主持。

讲座伊始,张宇识老师用幽默风趣的提问开始了今天的讲座。张宇识老师首先介绍了中世纪的科技发展,从罗马帝国灭亡(476)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在此阶段,由于疫情的原因,张老师特别介绍了黑死病与口罩。随之介绍了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指出第一次科学革命是1543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而技术革命第一次是以蒸汽机为标志,第二次是以电力与内燃机为标志。在讲述过程中张老师选择了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讲述。分别讲述了科技革命和技术革命后,张老师总结了科学与技术是互相促进的,例如显微镜与罗伯特·虎克,以及科学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最后张老师介绍了当代的科学技术。例如手机、5G通讯、微纳米技术等等。

张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让本次讲座几度达到高潮,同学们在讲座的问答环节积极发言,踊跃向张老师提问,并在张老师的回答下获得满意的答案,伴随着阵阵掌声,此次讲座圆满结束。

蔡元培先生曾说过:“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在中秋国庆假期,崔蕴华老师和张宇识老师分别以古都园林和科技革命为轴,向同学们分享了人文美学、科技美学角度的独特见解,丰富了同学们假期的精神生活。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邮编:100088传真:010-58908060            Email:yyzhk@cupl.edu.cn

Copyright©2021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