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下午,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主办的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导师工作坊第四期活动于学院路校区科研楼B209举行。此次研究生导师工作坊主题为“法学学位论文的评阅标准”。法学院副院长雷磊、民商经济法学院副院长杨秀清、民商经济法学院副院长刘继峰、国际法学院副院长刘力、研究生院副院长李嵩、法学院教授赵宏、法学院副教授张力、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李建伟、国际法学院教授高健军、国际法学院副教授张力以及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主任毛洪涛出席了本次活动。工作坊由研究生院副院长李嵩主持。
首先李嵩介绍了研究生导师工作坊启动的目的以及本期研究生导师工作坊的主题。接着,各位老师围绕“法学学位论文的评阅标准”这个主题,展开了分享。
杨秀清介绍了民商经济法学院的学位论文评阅标准。她表示,根据近几年民商经济法学院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的情况,存在对部分学生论文选题有争议的情况,学院经过组织各专业学科讨论认为,由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经过了开题答辩这一环节,因此,在论文评阅过程中不能仅因为选题而否定一篇论文,对于评阅不予通过的论文应当给予论文逻辑结构、论证理由以及参考文献等方面的充分理由。关于论文选题,学院认为以下这几种选题是有价值的,一是补白性选题,二是拓展性选题,三是补充性选题,四是超越性选题。对于争议性选题的价值,应当主要从观点提出、论文论证、逻辑结构以及是否把现有的文献资料研读清楚等几个方面判断一篇论文是否达到学位论文的水平。对于交叉学科的学位论文选题,认为可以运用交叉学科的方法和资料进行论文写作,但是研究重点需为法学,鼓励研究生进行交叉学科研究,但研究的命题必须为法学命题。关于论文的创新性,判断一篇论文是否具有创新性,不是看整篇论文的观点是否创新,研究生学位论文只要能做到一个或者两个方面的观点有些新意即可,可以是主要观点的创新,也可以局部分观点的创新。关于学位论文的逻辑结构,要求论文应当系统完整,论文各部分应当符合一定的逻辑关系,且在论证时需尽早切入文章主题。最后,在论文的页下注释方面,注重一手资料的引用,禁止双中文文献引用,禁止引用硕士论文。
雷磊表示对于法学学位论文的评阅,有一些问题是不同专业共同的,但也有一些问题具有专业特殊性。法学院专业比较分散,专业特殊性强,这么多学科很难做出统一的论文评阅标准。他主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论文审查提出了建议。形式方面,要求论文具有规范性。学位论文的结构需有一定的完整性。摘要是文章的提纲挈领,要把文章的主要部分提炼出来。目前有些同学经受规范性训练较少,不知道脚注如何标识,如果不规范的论文会给评阅人留下较差的印象。在参考文献方面,要看所研究问题的必要文献是否具备,同时尽量引用一手文献。内容方面,主要看学术性和创新性两个标准。第一,要有问题意识。他表示没有坏的选题,只有写不好的文章。法理学论文的选题范围非常宽泛,有的主题看上去会与其他二级学科有重合,因此需要有与法理学科本身的契合度,要将看上去部门法也会处理的问题上升到哲学层面的思考。一篇论文,不光要有主题(topic),还需要有问题(question),要明确论文需要处理的是什么,有学术价值的论文还要上升到难题(problem)。在选题时,要选有争议、有价值的问题,没有争议的问题价值会大打折扣,有些老问题在如今依然很有争议,就仍有讨论的价值。论文不能写成教科书的形式,也不能以记流水账的方式进行论文写作。第二,要有论证。写作论文时需注意方法层次问题,处理一个问题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但不能过杂,要走出方法的杂糅主义。同时要有方法的自觉,明白运用什么方法处理什么层次的问题。论文写作要有论证的层次,确定一个问题后要层层向前推进。写作论文还要注意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而不是停留于引用材料和修辞的程度。第三,要有创新。对于创新需要进行多样化理解,创新不止是观点的创新,也包括材料的创新、视角的创新。
刘力根据这两年亲身经历的三件事谈了对主题的理解。她表示,在论文评阅中,不能泄露评阅人信息,要将师道尊严和安全放在首位。对于一篇论文,若没有问题意识和理论追求,在文章中充斥大量的基础性介绍和不断重复阐述,所谓的比较研究仅仅是国家及其相关规定和制度的罗列而没有实际的分析、阐述,这样的论文显然不能通过,评阅老师要捍卫基本的学术标准。她表示研究生院可以从形式、格式等方面做出规范化甚至标准化要求,也可以就摘要、目录、参考文献这三个方面做出引导式建议。最后,她希望能够将学生论文写作与研究生教学、培养联合起来,抓住培养方案重新修订的契机,植入论文写作课程、考虑导师固定时间辅导学生学年论文的工作保证、缩短实习时间等,让学生静下心来琢磨问题以及论文设计和写作。
刘继峰表示论文是系统性的关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一是核心方面,即选题、结构和观点。二是辅助方面,即资料、表达和方法。对于论文的评价,一方面要从专业视角来看,尽可能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进行选题会对问题把握地更清楚;另一方面要从公共视角来看,选题、结构、中心词汇需要不断被重复,资料使用、表达方式以及结构需要恰当。论文评价还有另外一个视角,即态度问题和技能问题。技能综合体现为以下三个能力,资料能力、表达能力和抽象能力。资料能力和表达能力若有问题,会影响到观点的呈现。
赵宏列举了论文评阅过程中作为规则呈现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第一,不太可能根据选题规避掉一篇文章。第二,在行政法论文方面问题最多的文章是法学含量不够,不能体现出法学学习的思考方式。第三,她表示博士论文有外文文献要求,硕士没有强制要求,这种要求是否具有必要性。第四,有些论文的框架存在问题,没有逻辑、空洞。以上这些问题很难落实到纸面上进行规定。
法学院的张力表示论文评阅关键的不是评阅标准,而是评阅标准的运用。在评阅标准方面,他表示对哪些方面可以标准化哪些方面不能标准化要进行区分。在选题方面,他表示需要明确开题的标准是什么。在答辩老师方面,是否可以给学生开放一定的选择权让其选择或者屏蔽一些老师作为答辩老师。
李建伟表示研究生院一方面可以确定一些标准作为论文评阅的标准,一方面可以罗列一些论文规范形式的负面清单。论文出现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些学生并没有投入长时间进行论文写作,希望学生可以在论文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高健军表示如果学生经过很好的训练,学位论文对他们而言并不会成为大问题。三年的学习培养是论文写作的关键,如何写论文是不断学习的,论文是三年学习的最终检验。
国际法学院的张力表示论文写作规范可以通过授课讲清楚,但学术能力是需要实践、需要训练的。不断训练的过程也需要标准,平时课业论文写作就应以此标准来要求。论文形式要件可以标准化,达不到标准是态度问题。若每个授课老师都对结课论文进行严格的把控(形式上和实质上),平时训练的积累逐步提高,最后的学位论文标准化会更容易进行下去。
毛洪涛表示,听了各位老师的讨论后主要有三点感受。一是压力很大,学位办公室承载了很大的论文把控压力;二是责任很大,目前的工作效果与期望之间存在差距;三是收获很大,今天的讨论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思路。
研究生导师工作坊是研究生院为落实《中国政法大学建设高水平研究生教育行动方案》,推进“强研创优”战略,推出的系列活动。研究生导师工作坊将结合基层教学组织例会制度、导师培训制度、学生服务体系,创新形式,丰富内容,组织导师和研究生围绕制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瓶颈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观点。同时,分享各专业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有益经验和创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