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院概况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院概况 > 研院动态 > 正文

“法研慧语”第一期“薪火传承:经验与心得——学术论文的审稿与写作”成功举办

日期:2018-10-29    浏览:

为提高在校研究生的写作能力和编辑工作专业化水平,熟悉学术论文审稿要求和发表流程,2018年10月14日晚,《法大研究生》编辑部主办的“法研慧语”第一期“薪火传承:经验与心得——学术论文的审稿与写作”在综合科研楼KD103教室成功举办。《民主与法制》总编刘桂明,《人民法治》执行总编陈惊天,《中国法律评论》执行副主编易明群,《中国审判》副总编李华斌,《比较法研究》编审幸颜静,《中国政法大学学报》副编审陈夏红,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助理肖宝兴,出席会议并进行了主题发言。会议由《法大研究生》国际法组编委裴轶主持。

会上,肖宝兴代表主办方法大研究生院致辞。他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说各位名刊名编重量级嘉宾的到来使《法大研究生》“法研慧语”沙龙活动取得了开门红。随后他介绍了《法大研究生》的办刊宗旨与理念、来稿与发稿数量、工作流程等基本情况,并对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提高学生编辑的审稿水平提出了要求。最后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陈惊天对《人民法治》“新闻综合类杂志”的定位进行了解读,并简要介绍了杂志的发展历程。之后以具体事例为依托,重点介绍了杂志的审稿思路、选稿取向、约稿流程等情况,并谈到了对中华法系、中国法学家的一些思考。最后,他提出编辑应该具备的三个层次的能力:一是文字与语法,二是思想与理念,三是阅历与视野。

李华斌在对刊物的基本情况介绍后,从四个方面谈了编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一是政治关,要有“底线意识”;二是学术关,要掌握学术前沿动态,不能单纯地进行现象的罗列和梳理;三是人文素养关,认为社会学科不能量化,法律生活涉及方方面面,缺乏阅历和人文素养会出现误判;四是语言文字关,认为好的文章是要把深奥的理论用通俗化的语言进行表达,话语体系要“普世化”,杂志要建立自己的表达标准。

易明群重点介绍了期刊的基本情况,用具体的案例、翔实的数据介绍了杂志定位、历史沿革、办刊特色、选题策划、访谈约稿、新媒体传播等业务情况。并对《法大研究生》的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形成自己的风格,二是提高主动策划能力,积极主动与名家交流约稿,三是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提高杂志影响力。

幸颜静主要介绍了纯学术期刊的审稿取向与流程。一是要遵守学术规范,每篇稿件都要经过查重程序。二是选题要贴切、新颖,题目越小越好,要小题大做,也不能一味追逐热点,要争取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三是论证逻辑要清晰,层次要分明,要区分重点论证和简略论证,不能单纯借鉴外国法,要有独立的观点,提出合理的解决路径和方案。

陈夏红老师以十年资深编辑的经验告诉大家要注意“三个挑”:一是要“挑选”,要培养学术眼光,甚至可以凭直觉审理数量庞大的来稿;二是要“挑剔”,要熟知刊物的自我定位,注重从学术价值和形式规范上进行审稿;三是要勇于面对“挑战”,创新性是学术文章与热点话题最大的区别,不能局限于事物或现象本身,要跳出来寻找全社会甚至全人类的“普遍适用性”。

刘桂明以足球比赛的“四三三”阵型为类比,诙谐幽默地介绍了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编辑。“四个判断”分别是:内容为王,形式为主,语言为本,结构为表,要特别注意各级标题、关键词、引言、结语的表述。“三件大事”分别是:看主题、定选题、改标题,要通过多渠道选择组稿主题,要保证文章体例上的完整。“三个建议”分别是:看准主题,区分好理论与政策、宏观与微观等不同主题;找对选题,要小题大做、大题精做、话题套做、热题冷做;起好标题,主要包括用好关键词、用好排比句、用好对仗句、用好疑问句、用好并列句、用好递进句、用好顶针句及用好成语。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几位嘉宾就人工智能、选好文章切入点等话题与现场同学进行了深刻交流,使大家对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认识,也使《法大研究生》今后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精彩纷呈、座无虚席的交流会在合影留念后顺利结束。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邮编:100088传真:010-58908060            Email:yyzhk@cupl.edu.cn

Copyright©2021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