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重要讲话精神和勉励语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进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同时,为进一步落实我校与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的战略合作,2025年6月4日下午,我校民商经济法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赵芮、王玉琪、陈芳婷、王悦悦、阳兴志、董奕航等赴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开展了一场模拟法庭辩论活动,并围绕案例就物权、继承法问题及庭审程序进行辅导。
本次普法活动由赵芮同学主讲,主要围绕虚构案例“魏某1诉魏某2共有物分割纠纷一案”展开,聚焦继承权认定、共有物分割等继承法、物权法核心问题。活动伊始,赵芮同学向大家介绍了本案的基本案情以及涉及的法律争议焦点。赵芮同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案情抽丝剥茧,
为同学们搭建起理解法律关系的初步框架。
此次活动创造性地引入模拟辩论环节。基于对案情的了解以及研究生志愿者的点拨,同学们分别扮演上诉方与被上诉方,结合案件材料,分别代表原被告双方展开法庭辩论,围绕原告魏林是否享有案涉房屋所有权及相应份额等关键问题展开激烈辩论。在同学们的辩论中,活动逐渐进入高潮。
模拟辩论结束后,赵芮同学继续为同学们讲解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赵芮同学指出,本案可从实体与程序两方面进行分析。关于实体法律问题,所有权遵循“一物一权”原则,原告对案涉房屋的主张应予以分别审查。其中,因原告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对该房屋的贡献,就案涉原联建营业楼二楼由南往北第九间房屋所有权,原告主张享有共有份额,证据不足。但对于其后加盖的房屋,因原告与母亲共同劳动建造,形成了共同共有关系,故原告有权主张其共有份额。关于程序问题,赵芮同学着重强调,程序正义是法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案中,法院对于举证责任等程序问题的判断,足以体现程序问题在解决
法律争议中的重要意义。
在交流与互动环节,来自十九中的同学们积极表达了自己对于案件处理结果的想法。同学们一致认为,通过此次别开生面的普法活动,同学们对于法庭实践有了更加深入的体验,对公平、正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理解了情与法的融合对于社会的重要意义。本次普法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活动感想:
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互动,帮助他们梳理复杂的法律条文,解答他们在模拟庭审中的疑惑,看着他们逐渐掌握法庭辩论技巧,我也有很强烈的成就感。这次活动不仅让我重温了法律专业知识,还让我明白了法治教育对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它能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希望未来两校普法合作更加紧密,为法治社会建设持续贡献力量,让法治之光照亮更多学子的道路。
——志愿者 赵芮
在协助同学们排练庭审流程、熟悉法律程序的过程中,我仿佛重新回到了自己初学法律的那段时光。同学们在模拟法庭上的出色表现也让我深感意外。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将法律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法治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助力法治精神在校园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志愿者 阳兴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