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应用型法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助力学生拓展学术视野、提升学术思维,本学期研究生院面向应用型法学博士研究生举办学术讲堂。学术讲堂以线上形式每周举办一场 ,内容涵盖民商事、刑事、诉讼、实务等方面,邀请校内外知名教授及实践部门领军专家进行讲授,是应用型法学博士研究生课堂学习之外的重要学术训练。目前,学术讲堂民商事专题共10场已圆满结束。
2023年9月9日上午,应用型法学博士研究生学术讲堂顺利开讲。副校长常保国出席,2022、2023级80余名应用型法学博士研究生参加。常保国副校长发表致辞并提出,发挥校内外师资优势与研究力量,举办应用型法学博士研究生系列学术讲堂,有助于提高应用型法学博士研究生的综合法律素养与法律知识。希望大家珍惜与名师专家的交流机会,扎实提升理论水平和学术思维,将所学所获积极应用于法治工作实践,努力成为高素质应用型法治领军人才。
学术讲堂第一讲主题为“诚信原则修正功能的个案运用”,由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于飞主讲。于飞教授介绍了“华诚案”的基本情况、判决书中蕴含的法律问题;分析了该案判决书的亮点及不足,讲解了“华城案”中修正法律的方法论工具;展示了其中支持原则与规则之理由的权衡过程。
2023年9月16日,学术讲堂第二讲主题为“企业成本和公司法的陷阱”,由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商业法学会副会长王涌主讲。王涌教授从法经济学的角度来谈公司法的问题,主要有四项核心问题:一是交易信息成本(Transaction);二是风险隔离成本(Risk);三是权威冲突成本(Authority);四是产权救济成本(Property),提出公司法的修订和制定要尽量避免这四个“陷阱”(TRAP)。
2023年9月23日,学术讲堂第三讲主题为“知识产权法政策学视点下的司法角色构造”,由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李扬主讲。李扬教授介绍了知识产权法政策学的概念、基本视点,讲解了知识产权法政策学视点下司法对立法关系面向的角色构造、对行政关系面向的角色构造、对市场关系面向的角色构造。
2023年10月14日,学术讲堂第四讲主题为“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若干问题”,由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副院长程啸主讲。程啸教授分析了如何处理劳动者与雇主、员工与雇主等主体间的侵权责任关系,在劳务派遣过程中如何处理劳动者的权利,分析了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数据确权的利弊等问题,介绍了德国法上四个一般条款的特点及其作用。
2023年10月21日,学术讲堂第五讲主题为“从实际出发的裁判办法”,由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常鹏翱主讲。常鹏翱教授主要讲授了从实际出发的裁判方法的内涵,从实际出发的裁判方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实际出发的裁判方法的实现路径, 以及法律应用中规范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2023年10月28日,学术讲堂第六讲主题为“民法典背景下建设工程新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由曾任最高法院法官,现为独立仲裁员的付少军主讲。付少军介绍了民法典在建设工程领域的应用,强调合同效力在法院审理建设工程纠纷案件时的重要性,讲解了工程价款结算法律路径、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实际施工人的权利保护。
2023年11月4日,学术讲堂第七讲主题为“投资人特别权利及风险缓释措施的设计逻辑及实践经验”,由兰台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杨光律师主讲。杨光主任通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法律文件及特殊权利条款引出讲座主题,介绍了投资人特权和风险缓释措施在投融资中的应用及相关争议,投融资交易条款的商业原理、基本逻辑与目标,国资/上市监管规则对相关条款的影响。
2023年11月11日,学术讲堂第八讲主题为“公司法修订概要及董监高责任新发展”,由北京宸章律师事务所主任吴晨主讲。吴晨主任论述了公司法修订的必要性、历史与影响、实践探索、主要内容与变化等方面内容,对董监高义务和责任相关问题在公司法修订后的新发展进行了探讨。
2023年11月18日,学术讲堂第九讲主题为“从不同案例看外部世界的变化”,由汉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晓鸣主讲。李晓鸣主任讲授内容涵盖多个案例,从私募股权投资并购、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芯片行业发展、跨国法律诉讼等多个角度展示了企业在外部变化中的法律应对和挑战。
2023年11月25日,学术讲堂第十讲主题为“准确认识民法典,全力实施民法典”,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一级研究员孙宪忠教授主讲。孙宪忠教授强调了《民法典》对国家治理的全局性、指导性和基础性作用,从《民法典》承担国家治理职能的六大要点进行阐释,并总结了法思想、法感悟和法技术三把打开《民法典》知识体系的金钥匙。
接下来学术讲堂将安排刑事专题学习,继续为应用型法学博士研究生拓展学术视野、夯实理论基础、探讨法治实践提供平台。